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夏至丨他用时光酝酿极致的爱,助力南航机械学科热烈绽放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今日22点57分37秒

我们将迎来夏至节气



岁逢夏至,一年过半

盛暑来临,一切都热烈又繁盛

至者,极也

南航就有这么一位教授

他曾担任南航校长

也是追求极致的学者

与南航相遇的五十多年来

他一直为学科发展建言献策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南航老校长、机电学院教授朱剑英

助力机械学科发展的故事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1937年,朱剑英出生在江苏省南通市,从小就看到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一个国家要想不受欺负,必须强大起来。”这个念头深深地印在了年幼的朱剑英心里。

从小学起,朱剑英的学习就非常努力,虽然家境贫寒,但家里人仍然竭尽所能支持朱剑英读书,1949年新中国成立,朱剑英也步入了中学,怀着对天文学和数学的热爱,他将北京大学数学系和南京大学天文系作为自己心仪的志愿。

高中时,朱剑英一直在朝着自己志愿目标努力,临近毕业时,班主任的一番话,让他毅然放弃了个人志愿,“现在,国家需要发展国防,在南京成立了华东航空学院。”班主任征集大家的意见,即便心中仍有对“天文学”和“数学”的热爱,但朱剑英仍旧毅然决定去华东航空学院,“那时候,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所以我就将个人兴趣放在了第二位。”在填报专业志愿时,朱剑英选择了航空发动机系。1955年,朱剑英进入华东航空学院学习。1956年,华东航空学院西迁西安,后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之后西安航空学院与西北工学院合并为西北工业大学。


图为西北工业大学61级研究生班同学毕业合影,第二排左四为朱剑英


1960年本科毕业后,朱剑英留校工作,1961年,西工大成立了第一个也是全国首批研究生班,朱剑英被选拔到研究生班学习深造,3年后,研究生毕业的他继续留校工作,1970年,西工大的一批教师随同直升机专业集体调入南航,自此,朱剑英调入南航航空工艺系(现机电学院前身)工作,开始了与南航超过半个世纪的情缘。

朱剑英介绍,南航的机械工程系(现机电学院前身)是从建校初期的三专科和六专科——飞机制造专科和航空机械加工专科发展起来的,虽然是专科起步,但是师资队伍强大,集聚了云铎、程宝渠、张幼桢、余承业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这些优秀的前辈,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对教育的热爱、对科研的执着,都让我印象深刻。”优秀的前辈引领,强大的师资积累,给机械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多走出去看看,在国际前沿做研究”


“机械学科的发展,不仅要在国内抢先,还要在国际领先。”抱着这样的想法,朱剑英一直想去国外学习先进经验。1980年5月,朱剑英被挑选去英国克兰菲尔德理工学院(如今的克兰菲尔德大学)做访问学者。


图为朱剑英在克兰菲尔德大学与郭荣伟老师的合影


初到英国,朱剑英就被“扔”到了实验室,那时候的他,不仅不认识实验室的人,还从未见过实验室的很多仪器,感受到发展差距的朱剑英感觉自己来对了,“想尽一切办法在英国多看多学,这样才不枉此行。”在不断接受新鲜事物的过程中,朱剑英也迎来了工作机会,他在学校组织的面试中表现出色,得到了“访问教授”的职务头衔,被安排指导研究生。

虽然有很多没有见过的实验仪器,但是,在西工大和南航接受的严格的基础技术训练,让朱剑英打响了名声,当时,克兰菲尔德大学需要画一张加工图,朱剑英表示自己就可以加工,周围传来了惊叹声,“中国来的教授很厉害,什么都能干”从此在学校传开了,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朱剑英开始意识到,南航的机械学科基础教育、特别是实践基础,是非常扎实的,他既自豪又高兴。


图为朱剑英在克兰菲尔德大学的校内机场参加全英小型飞机航展


在克兰菲尔德大学工作和进修期间,朱剑英帮助指导了一名博士生、两名硕士生,学校系主任希望朱剑英能够留下来,继续指导研究生,并允诺给他每月6000英镑的教授级工资,“我愿回国带研究生。”朱剑英坚定地说道,婉言谢绝了留在英国任教,他急迫地想要回到南航,将他所学传授给学生。

在英国做访问学者的经历,让朱剑英认识到,“要想走向世界,学好英语是重要条件”,回国后,他主动要求开设了科技专业英语课程,在他的英语课堂上,不仅有学生,还有教师。在自身持续努力下,朱剑英可熟练应用英语、日语、俄语、德语阅读科技文献。

朱剑英非常注重国际交流,鼓励学校师生出国深造,要求师生们学好外语,积极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广交学术朋友。1989年,担任学校校长的朱剑英带领着机械、航空宇航、控制等专业的教授和外办主任前往前苏联访学,与莫斯科航空学院、列宁格勒航空仪表学院、喀山航空学院、古比雪夫航空学院等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派遣了多名教师前往这些大学合作进修。





“不仅要抓好机械学科基础,还要积极探索

交叉学科研究”


为了培养博士生导师,南航制定了博士生副导师制度,朱剑英作为张幼桢教授的博士生副导师,协助指导张幼桢教授名下的博士生,1984年经学校批准,朱剑英由讲师直升到教授职称,很快就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了博士生导师。同年,朱剑英担任南航航空制造工程系(现机电学院前身)主任,1987年,朱剑英任南京航空学院院长。

早在90年代,朱剑英便在南航机械工程系(现机电学院前身)成立了机械电子工程教研室和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担任了教研室主任和所长,指导博士生在所里结合企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研究课题开展了科研学术活动,从研究所走出了众多优秀的学子。



朱剑英不仅重视机械学科的发展,还非常重视基础学科的发展,我校开出了博士生高等工程应用数学课程,1983年,他主动教授了研究生班级的模糊数学课程,该课程已教第九遍,听讲博士生已逾千人,许多学生已用所学的数学方法解决了研究中的问题。

对于基础学科研究越深,朱剑英越是感觉到对机械学科的发展有诸多助益,朱剑英与国外两位教授合作,将模糊数学引进机械制造学科,进行了交叉学科结合的科学研究,并在CIRP的年刊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英国克兰菲尔德理工学院机器系统设计系的系主任Pat Mckeown教授赞誉朱剑英是:“第一个将模糊理论数学应用于多变量生产过程控制的人”。由于 Pat Mckeown教授的推荐,1987年,朱剑英被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CIRP)评为该院的院士(Fellow)。


Pat Mckeown教授的赞誉信

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发来的院士(Fellow)证书(1987)


这次将基础学科与机械学科相加的研究,也让朱剑英逐渐认识到了交叉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基于对制造学科发展方向的了解,40多年前,他就在南航机械工程系(现机电学院前身)率先以“机械制造+人工智能”为方向指导了博士生和博士后。“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多元课题方向也让学生有了更宽广的学术视野,得到了更全面的锻炼,在他悉心的指导下,学生的博士论文质量很高,他的博士生许才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语音输入、自动编程的CNC机床系统,还有的研究生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与网络开放结构的智能制造模式。



“做有创新性的研究,让研究真正得到应用”也是朱剑英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他要求学生的论文都要结合实践、实验进行,不仅带领着学生做了很多具有突破性、开创性的研究,还让研究真正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早在21世纪初,他就带着学生开始用非经典数学方法来解决工厂车间智能调度的难题,其中博士生潘全科和孙志峻作出了突出贡献,开辟了智能制造科研的新领域。



“我始终坚持机械学科要主动拥抱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样才能走在前沿、走得更稳。”谈到机械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朱剑英说道。



“人的一生都要和懒惰做斗争”这是朱剑英一辈子坚守的信念,也是他一直以来践行的准则,85岁时,还在为撰写专著操劳,主动指导学生科技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希望南航的学科建设能够做得更好,未来可期。”退休后,朱剑英还一直热心学校的建设发展,经常考虑学校的学科建设,提出了很多具有成效的建议。“未来是属于勤奋的人、努力的人”,访谈的最后,朱剑英鼓励所有师生继续奋勇争先,创造出属于南航人的精彩成绩。


夏至·印迹

夏至已至,未来已来

流光辗转,美好可待

所有春天里的酝酿

都在夏天热烈绽放

南航美景在夏日时光里竞相盛放


摄影丨石景山

摄影丨邓彬诚

摄影丨王森

摄影丨钟昊东

SUMMER 



素材来源丨党委宣传部、机电学院

特别鸣谢丨刘灿铭

文案丨李御

图片设计丨虞越

责任编辑丨王伟、彭丽

校对丨张一坤

出品丨晓南晓航工作室

审核丨王晖、成杰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